摘要:一、農村留守子女的現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,工業化、城市化進程加快,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流動,但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,使大部分農民工只能把子女留在農村。在流出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,普遍出現了人口結構的“386160”(留守妻子、子女、老人)現象,特別是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必須引起社會更大關注。1.農村留守子女的親情缺失。留守子女因父母在外打工零花錢多了些,但同時由于距離又使他們感情疏遠。在四川眉山調查的近6000名留守學生中,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占50.7%,二年回家一次的占17.5%,三年以上未回家的占12.7%[1]。對那些到外省打工、路途遠的農民來說,回家的成本非常高,除非家里有非常緊急的事情或重大的節日,否則不輕易回家,導致了父母和孩子長期分隔兩地,使留守子女親情缺失,父母成了孩子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,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,都給子女帶來一定的傷害。2.令人擔憂的農村留守子女監護狀況。從表1看出,單親監護型即父母中的一方外出打工,另一方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,監護子女,照顧長輩,料理家務的占43.83%,隔代監護型或稱上代監護型即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,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,在全部留守兒童中高達56....